2、达真堪布答:信佛,学佛,解脱成佛,不是身解脱,而是心解脱。这种心灵的超越、精神的超越是不一样的。外器世界毁灭了,很多人遭受痛苦,但学佛人不会遭受痛苦;很多人下地狱,学佛人不可能下地狱,学佛人会去西方极乐世界。
3、在任何条件下、任何环境中都不起烦恼,没有痛苦,这就是修行,这就是成就。在任何条件下、任何环境中都不起烦恼,没有痛苦,这就是超越,这就是解脱。
4、这种精神的超越是不可思议的。精神超越物质了,物质就不能控制你的精神,就伤害不到你。但是现在我们精神没有超越物质,而是物质在控制精神。佛和凡夫的境界,是绝对不一样的。
5、
通常在佛法修行中,特别是大乘佛教里,是动机让一个行为成为善行或者非善行。有真正好的动机,甚至你说的一个妄语,也可能是在积累功德而不是在造恶业。基于此,在过去,放生的动机纯粹是为拯救将要被杀害的众生。
6、但现在我们有了新的信息,例如,某种在这个河段捕到的鱼类或许在另一河段或者大海中将无法生存。有了这些新的知识,我们就会有疑问,如果知道将它们放生到另一海域,它们就会死去,那样的放生有什么意义呢?那几乎像是把鱼儿放进炒锅里。
7、我们也有这样的疑问——放生行为是否会鼓励人们去捕获更多的鱼、鸟或动物,由此而成为一些人的生存手段?在缅甸、斯里兰卡和一些佛教圣地,这可能是真的,在那里你会经常看到人们在寺庙外面卖小鸟和鱼。所以有这样的争论。
8、本质上,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去思考。如果你被抓住了,关在笼子里,即将被切细、剁碎、油炸,这时如果有人来把你放了,即便只是几个小时,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?毕竟,这个人给你机会,使你得以和朋友相聚、回家喝最喜欢的茶、读最喜欢的书或者听最喜欢的音乐——这些乐趣你几乎都失去了,直到这个人的到来。
9、我们人类总是心怀傲慢,认为动物没有感觉,比如虾或者龙虾——只是因为它们没有地址和电话号码,或者因为它们不会抱怨,我们就莫名其妙地、下意识地认为,切割它们和切割蘑菇一样,没有什么不可以的。但我们都知道,如果你抓住了一只虾或者一条鱼,它们会挣扎,努力把自己挣脱出来,这一定意味着它们热爱自己的生命,一定意味着它们正在经历的不是它们想要的。
10、当我们关注大一些的动物,比如奶牛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,它们不仅爱自己的孩子,事实上,即使没有任何沟通的方式,它们对自己的拥有者——人类,也会产生喜爱之情,所以很显然,它们是有感情的。
二、佛教的放生源于哪部经典
1、我们甚至无法忍受来自蚊虫的小小叮咬,即使蚊子并不知道它咬的是你。对蚊子来讲,那是一个重大的生存机会,或许它只有一天的寿命。我们却变得很生气,疯狂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免受蚊子的侵扰,把它们统统消灭。它们毫无抵御能力,而我们有像驱蚊剂和蚊帐那样的防御措施。动物们丝毫没有防御能力。即使只是作为一个正直的人,杀生的行为和间接导致杀生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。
2、但是,鉴于我们有的新信息,我们现在遇到了挑战。在应该按照传统的方式尽最大努力去拯救生命的同时,我认为,现在是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,用很多其他的方式去拯救生命的时候。
3、如果一个精巧设计的耐克广告都能让全世界买耐克鞋,那么我们不难设计一些广告,来提倡动物保护以及素食的生活方式。那么你不仅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而且如果你把这样一个活动作为放生的一种形式来做,它也可以是拯救生命的方便法门。
4、本文实为转载,不代表个人观点,专注分享,若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
5、持续放生者,受佛菩萨、天地一切神仙赞叹护佑,功德无量,必然有求必应。
6、消灾免难: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第一功德,一切重罪悉解脱,成就不可思议功德!
7、学佛为成佛,一心专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不怀疑不夹杂,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。
8、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,忏悔我所犯的一切邪淫重罪;此文若有错谬,我皆忏悔,若有功德,普皆回向;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、学佛网、转载者、各位读者;愿一切冤亲债主及其六亲眷属离苦得乐,福慧增进;愿断恶修善、广积阴德,发菩提心、行菩萨道,持戒念佛、求生净土!
9、
问:很多人批评「放生就是放死」,这有什么意义?
10、答:死亡只是其中的少数,绝大部分的放生物命均得以重拾生命,回归自然。若非放生,百分之百的物命均将遭受宰杀,总不能因为少数物命死亡,而完全否定放生的善举吧!如此岂不因噎废食,愚蠢之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