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放生

祈福放生的鱼从哪里来的,福报从哪里生起(达真堪布)

祈福放生的鱼从哪里来的,福报从哪里生起(达真堪布)

5、“人死了钱没花了”,这是最大的痛苦。一个人有很多财富,今天得病了,突然要离开这个世界了,那个痛苦不是一般的痛苦。虽然舍不得,但是没有办法!心里的那种无奈,真的是无法形容。但是如果你去掉了贪心,没有贪着,就没有积财的苦。因为财富是修来的,不是求来的,是自然而然来的。

6、那些大德高僧,不会有积财的痛苦,因为这都是自然而然来的。他要的不是钱财、名誉、地位等,但是没有办法。地位追着他来了,名誉追着他来了,财富追着他来了。这叫修来的福报。

7、其实,贪着是解脱、成就最大的障碍。我们要解脱烦恼,解脱痛苦,首先必须要断掉贪着。我们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要达到圆满,必须要先断掉贪心。没有贪心,没有欲望,才会有真正的快乐。

8、
有一次,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,来到一个叫做「优楼频螺」的村落,住在附近的树林里。
当地的驴姓村长,听说佛陀来了,想到佛陀常教导人知苦、灭苦,心中有着几分的仰慕,也向往能亲自听个究竟,就前往拜见请益。
驴姓村长礼见佛陀后,问佛陀说:
「世尊!听说您能为人解说苦的成因,以及如何灭除,这真是太好了,请世尊慈悲,也能为我解说。」
「村长!我如果以『过去如何如何』、『将来如何如何』来为你说明苦的成因、苦的灭除,那么,你或许会相信,也或许不信而可能徒增你的疑惑。村长!现在我们都坐在这儿,我就举眼前周遭会发生的事,来为你说明吧,你要好好听,仔细思惟了。」
「好的,世尊!」
「村长!你想想看:你会因为你们村里的哪个人被杀、被捕、被罚款、被谴责而感到忧心、哀叹、痛苦、不悦、绝望吗?」
「会的,世尊!」
「然而,村长!是不是你们村里的任何一个人被杀、被捕、被罚款、被谴责时,你都会感到忧心、哀叹、痛苦、不悦、绝望呢?」
「不会,世尊!」
「村长!同样是村中的人,为什么你对某人会,而对其他人就不会?」
「世尊!会让我感到忧心、哀叹、痛苦、不悦、绝望的那些人,是因为那是我所眷爱、关切的人,我对他们有欲爱的缘故,反之,则是跟我无关的人。」
「村长!所以依此而类推于过去与未来,可知众生的种种痛苦,不论过去发生的,现在存在的,或是将来产生的,一切皆以欲为根本;由欲而生,由欲而集起;以欲为因,以欲为缘。」
「世尊!这真是个殊胜的比喻啊!世尊!真是稀有啊!世尊!您说:『一切苦的生起,皆以欲为根本;由欲而生,由欲而集起;以欲为因,以欲为缘。』真是巧妙的解说啊!
世尊!我有一个儿子,名叫智罗瓦西。有一次,智罗瓦西在外过夜,隔天,我起了个大早,马上派人去探望他。当我派遣的人还没回来通报的等待期间,我只能情绪低落地老是念着『希望智罗瓦西没事』。」
「村长!如果智罗瓦西出了事,那你会不会忧心、哀叹、痛苦、不悦、绝望?」
「会啊,世尊!」
「所以,村长!从这件事也可以瞭解到『一切苦的生起,皆以欲为根本;由欲而生,由欲而集起;以欲为因,以欲为缘』的道理。
村长!在你还没认识智罗瓦西的母亲前,你会对她有欲爱之情吗?」
「不会,世尊!」
「是当你认识她之后,才有欲爱之情产生的是吧,村长!」
「是的,世尊!」
「村长!如果智罗瓦西的母亲被杀、被捕、被罚款、被谴责,你会感到忧心、哀叹、痛苦、不悦、绝望吗?」
「会啊,世尊!」
「村长!这也可以让你瞭解到『一切苦的生起,皆以欲为根本;由欲而生,由欲而集起;以欲为因,以欲为缘』的道理。
村长!如果心中有四种爱念,当这四种所爱念的无常变化了,那么,就有四种忧苦生起;如果有三种、两种、一种爱念,当所爱念的起了无常变化,就会有几种忧苦生起。
村长!如果都没有爱念,那么,就不会有忧悲恼苦了。
没有爱念的人,
不会有忧悲恼苦;
没有忧悲恼苦的人,
如出水莲花般的超脱。」
当世尊这样解说时,驴姓村长当场远尘离垢,得法眼清净,见法、得法;知法、入法,不再疑惑,不再畏惧,合掌对佛陀说:
「世尊!我已经超越了。从现在起,我归依佛、法、僧众,愿意终身为佛弟子,请为我见证。」

按语:
本则故事取材自《相应部第四二相应第一一经》、《杂阿含第九一三经》、《别译杂阿含第一二八经》。
亲情与爱情,是世间人所赞颂与追求的,但在佛陀解脱者慧眼的透析下,这是不离自我为中心的欲爱,是苦的根源。欲爱,都是不离自我中心的,所以,亲子、夫妻间的反目成仇,也时有所闻而不足为奇了,所谓:「母共子诤,子共母诤,父子、兄弟、姊妹、亲族展转共诤」(《中阿含第九九苦阴经》,《中部第一三苦蕴大经》亦同)就是这个样子。

9、

惠能当初见五祖的时候,五祖弘忍大师第一句就问他:“你从那里来?”

10、“我从岭南来。”惠能回答。

二、济南哪里能放生螺丝

1、“岭南是獦獠的地方,獦獠没有佛性啊!”

2、惠能就回答说:“人有南北,佛性也有南北吗?”

3、就因为这一段重要的对话,惠能受到五祖弘忍特别的器重,并且传授衣钵。

4、以后,六祖惠能大师也常以同样的问话,摄受了许多门徒弟子。以下举四个例子,来说明这一点。

5、神会大师亲近六祖,六祖问他:“你从那里来?”

6、神会回答说:“我不从那里来。”

7、这回答非常受六祖的赏识。

8、南岳怀让禅师于二十三岁时参访六祖,六祖一样的问他:“你从那里来?”

9、“我从安和尚那里来。”六祖又问:

10、“什么东西把你带来?”

上一篇:武汉何地可以放生飞禽,新增13例确诊?钟南山再赴武汉?官方回应来了...
  • 下一篇:观音菩萨生日放生乌龟,观音菩萨生日为什么有三个 返回列表
  • 最新文章

    热门文章

    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