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1937年12月13日,侵华日军占领南京,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,有三十万余人遇难。在那腥风血雨中,面对日寇的屠刀,法云寺心净法师本着佛陀慈悲济世本怀,大智大勇,收容难民2000余人,历经艰险危困,使这些同胞躲过劫难。日后,获救难民曾在寺内悬匾纪念,,心净法师还带领寺内僧人,参加世界红十字会掩埋队,收埋被日军杀害的遇难者尸骸。
2、同时,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,心净法师仍勉力维持南京慈幼院,使数百名无家可归的孤儿有饭吃,有书读。
3、心净法师护持印祖,为法云寺的创立和生存,以及慈善事业,耗尽心血,积劳成疾,于1942年冬,念佛声中,安详西归,年仅五十三岁。
4、到了五十年代初,法云寺以及所办慈善事业,为南京民政部门接受,开办残疾人工厂(后为南京玻璃铜厂)。(《弘化》2005年第5期)
5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名胜古迹保护(1927—1937)
6、摘要:南京国民政府时期,国民政府以国家的名义设置机构、制定法律对名胜古迹进行保护,采取多种措施维护、管理名胜古迹,中国名胜古迹保护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。
7、关键词:名胜古迹;保护;南京国民政府时期
8、中图分类号:K26文献标识码:A文章编号:1007-05-0118-05
9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,由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,国家官僚资本的统治力量不断加强,国民政府在推行各项建设事业的同时,对名胜古迹保护予以了较大的关注,国民政府以国家的名义设置机构、制定法律对名胜古迹进行保护,采取了多种措施维护、管理名胜古迹,名胜古迹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。
10、鉴于国家没有专门保护管理名胜古迹的机构,无法对名胜古迹保护进行科学有效的统筹与安排,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,开始组建全国性的名胜古迹保护管理机构,加强对名胜古迹的保护与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