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佛法门

探索佛教入门第三章:菩萨乘——领略佛教基本教义的神圣之旅

IV. 四摄法和四弘誓愿

菩萨是能够发菩提心、求佛道、度众生的觉悟者。菩萨必须修持四摄法和四弘誓愿,同时以四无量心为心之本,才能实现内外合一。

四摄法是

四施包括:财施、法施和无畏施。即在经济上、学业上、精神上帮助他人,称为布施。若想摄受他人,必须讲究方法,即善巧方便。如果你用自己的财力、学力、体力去帮助别人,对方受了你的恩惠,自然会对你产生好感,可能会相信你说的话,听从你的指挥。别说你说的话合情合理,就是不太合理的话他也会听。

人重感情,帮助别人是与人沟通的最好方式。有了感情,一切都会顺风顺水。义务教育、造福社会的慈善事业都是布施大众的方法,发菩提心学佛的人应该重视。

第二,爱语: 这就是用和谐有爱的话语与人交谈,让人听得进去,被吸引。和谐有爱的话语包括三种:

(a) 安慰的话: 如果有人生病或遭遇灾难而感到害怕,不要幸灾乐祸,而是用爱和喜悦的话语劝慰他,使他在精神上得到安慰。

(b) 喜乐的话语: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,一个坏人也有他的优点。只要有优点,我们就应该赞美他,鼓励他,激励他,让他快乐,即帮助他向好的方向发展。这样,坏人才会走上好的道路。

(c) 胜利和利益之言:这是指你的言语能使他人增加胜利和利益。例如,如果一个人的成就不够高,你可以鼓励他精益求精、更上一层楼。有能力布施的人,可以引导他受戒;学过小乘的人,可以引导他学大乘。这些都是有益无害的话。有时不仅要有软语的劝诫,还要有硬语的责备,让他觉悟,奋发向上,只要态度诚恳,就能收心,让他接受你善意的教诲。

三、利行取:指自己所做的事,能使他人受益,是利益众生的行为。父母教育子女,关注子女的身心利益,就能得到子女的孝顺;老师教育学生,处处为学生着想,就能得到学生的敬佩; 为下属着想的长官,就能得到下属的拥护;能随顺众生,为众生做各种善事的菩萨,自然能得到众生的感恩,服从他的引导。

从前,欧洲有一个善于饲养野兽的人,他整天与狮子和老虎在一起,野兽并没有伤害他;有人问他,狮子和老虎没有伤害他的原因是什么?他说:"这有什么奇怪的?如果你善待它,无意伤害它,它自然会听从你的指引,不会伤害你。" 连野兽都能感化服从,何况人呢?因此,菩萨要想摄受众生,就应该重视行善积德的工作。

第四,同事再生:与各行各业的人一起做事,一起服务,一起生活,同甘共苦。比如,如果你没有过商人的生活,你说的话不一定能被所有商人理解和接受;如果你没有过农民的生活,你说的话不一定能被所有农民理解和接受。因此,为了方便菩萨助人,菩萨化身与各行各业的人一起生活、工作,通过熏陶获得成功。观音大士的三十二化身,地藏大士、弥勒大士的百千亿化身,都是菩萨与众生共事的化身。

这四种方法是最根本、最好的接引人、利益人的方法,即使在世间,也不能违背这个原则。如果我们能用这些方法来弘扬佛法、接引众生、度化众生,就很容易见到成效。虽然你在修行或宣讲佛法,但你的言语却不能打动别人,不能让更多的人信奉,这是什么原因呢?一定是你没有学会这四种方法,或者是你学会了但没有做好。这一点你可以自己检验一下。

菩萨发心之初,必取四圣谛,发四弘誓愿,以广其心,明其志。一是苦圣谛,为六道众生受无量苦,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;二是集圣谛,为无始以来积聚的烦恼,发愿断除烦恼; 三是道谛,为修行过程中的各种法门,发愿学习这些法门;四是灭谛,为清净寂灭的涅槃,发愿成就佛道的最高目标。任何行菩萨道的人都应以这四弘誓愿作为自利利他的根本动力。

探索佛教入门第三章:菩萨乘——领略佛教基本教义的神圣之旅

标签:

上一篇:佛教入门第三章:探索缘觉乘,领略佛教基本教义
  • 下一篇:深入了解佛教因果观的五大特性 返回列表
  • 最新文章

    热门文章